十四五 > 行业资讯

对共享经济发展的研究与探索

共享经济自出现起就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自2012年嘀 嘀打车和小猪短租的出现,“共享”一词开始被越来越多地提及。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井喷式涌出,2017年共享经济创业更是备受社会关注,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然而,这看似欣欣向荣的景象,真的意味着我国的“共享经济”发展是健康的吗?

目前,共享单车已被各大城市禁止增加投放,然而各种被冠以“共享”之名的“创新经济”仍不断出炉:共享汽车、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手机,甚至还有最新出现的共享服装、共享马扎、共享餐巾纸……到底什么是“共享经济”?学界目前并没有清晰的定论。我们可以理解为,同一产品通过某种方式交由多人轮流使用、减少产品的空置时间,以此增加产品的利用率、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等的经济行为,均可以称为共享经济。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滴滴打车和小猪短租为代表的,企业提供互联网平台,将闲置资源拥有者与需求者联系在一起的P2P模式;第二阶段,企业在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作为资源的拥有者为需求者提供暂时使用权,这种B2C模式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第三阶段,各种看似“共享”实则为租赁的形式,譬如上文所提到的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我们称之为“伪共享”模式。在这场共享风潮中,诸多共享企业无视市场规律,为抢占有限市场而过度投放,与“共享经济”的初衷南辕北辙。如今,商家喜欢打着“共享”的名号,把一些“落后”变成“先进”,以达到宣传、炒作或是收取押金的目的。普通马扎印上一个二维码,便称其为“共享马扎”。这些不伦不类的所谓“共享创新”,最大的用便途是:为企业打了物美价廉的广告,披上共享的外衣,借扫码之便获取用户的信息。“伪共享”野蛮生长、遍地开花,严重扭曲了共享经济的积极意义。共享经济“泛滥成灾”已逐渐将“共享”变成一种噱头。没有明确法律法规约束下的肆意行为以及资本的无序竞争,成为制约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源问题。

我国共享经济在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重视由个别成功案例所带来的“伪共享经济”的泛滥。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称,这种市场背景下,共享经济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风险。我认为目前我国共享经济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征信体系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当前国家征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强,导致了企业只追求市场份额而忽视社会资源过度浪费。同时,部分企业将大量公共空间作为存放自有资源的场所,占用公共资源,为自身谋取利益。上述现象猖獗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关部门无法有效发挥其监管职能,不能依法规范企业行为。

第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不能自律且信息安全无从保证。我国共享经营模式看似门槛很低,是因为我国现行大多数“共享”产品实为“伪共享”。越来越多的企业想在共享模式下分一杯羹,然而绝大多数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只是对共享单车模式的复制粘贴,且企业技术实力较弱,导致产品品质不高。其次,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不少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产业扭曲等问题,甚至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引发社会不道德行为,结果背离了共享经济出现的初衷。同时,共享经济是依托于共享平台的互联网交易行为,然而企业投放部分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的共享产品,并不能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第三,部分公民素质不高,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共享雨伞一夜之间丢了一大半、河里打捞出被人故意丢弃的共享单车、路边随处可见“被肢解”的共享单车等这类新闻已经屡见不鲜。部分公民素质低下,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由上述问题可见,我国“共享经济”并非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健康,而是违背“共享”初衷的“伪共享”泛滥,从而对我国社会公共资源、市场稳定及公民信息安全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为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使我国共享经济之路能走得更好更稳、寻求长久发展,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对共享企业应设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其经营行为。确认资源享有者与平台运营者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权责关系,防止市场上有权无责、权责不对等的现象发生。从而使我国共享经济在法治规范、阳光透明、多赢共享的市场生态环境下健康发展。

其次,企业作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主体,应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积极探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使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复制粘贴现行相对成功的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平台监管,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企业应当自律,从共享经济的本质定义出发,防止社会闲置资源浪费,而不是背道而驰,投放更多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从而造成市场混乱。

第三,公民作为资源使用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觉爱惜共享产品,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对产品负责,不故意损毁,并及时制止他人的破坏行为。

我们相信,社会进步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我国共享经济一定能在不断尝试中转化为真正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优化国民生活体验的新形式,在世界舞台显现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