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 > 经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子信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回顾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期间,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驱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新疆电子信息产业抓住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产业整体保持较快增长。部分领域的部分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形成了特色突出的产业格局。

1.整体保持较快增长

“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进一步增加,营业收入与新疆生产总值(GDP)之比从2010年的1.3:100增加至2015年的2.8:100,对自治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有所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7 亿元,年均增长34.1%。其中电子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37.3亿元增长至219.25亿元,年均增长42.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收入由33.9 亿元增长至88.16 亿元,年均增长21.1%,分别高于新疆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31.8和10.4个百分点。

2.特色产业优势凸显

电子信息制造业依托资源和能源优势,形成了“煤-电-铝-电子材料”和“煤-电-硅-光伏”两条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产品,光伏系统集成能力、高吨铝产能全国首位,工业硅产能全国第二,多晶硅全国第三,电子铝箔、电极箔处于全国前列,大尺寸蓝宝石晶体技术水平一流。维哈柯多语种语言软件形成优势,已形成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语种Windows 系列、Linux 系列系统平台、各类嵌入式操作系统、办公套件、工具软件等产品。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先后建设了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乌鲁木齐云计算产业园区和位于昌吉的新疆信息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广泛应用于教育、农业、公安、商贸、医疗卫生等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

3.创新发展取得突破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取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个、新疆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 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 家、技术创新示范化企业1 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 家、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起草6 项、各类专利授权150 余项。企业软件著作权数量累计达到1369个,5家软件企业建立了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新疆云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完成云支撑平台环境搭建,并在云平台上部署了2 个以上油田和城市应用领域的软件系统。建立了多语种舆情信息处理研究联合实验室、新疆云计算应用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为提升多语种信息处理、云计算应用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4.载体建设速度加快

自治区软件、云计算园区建设步入快车道,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新疆软件园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已有近200 家企业入驻,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自治区重要信息系统异地灾难备份中心、中国移动(新疆)数据中心即将上线运营,乌鲁木齐云计算产业园区、新疆信息产业园初见雏形。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5.存在的问题

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总体规模相对偏小,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电子信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性不足,与本地企业协同性不好,行业、企业、产品间关联性不强,产业配套能力发展不足,上下游延伸不够,产生不了规模集聚效应,影响产业做大做强。高附加值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结构。

创新能力依然较弱。产品和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与国内外同行相比有一定差距,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产品核心技术缺乏,关键领域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政策体系亟待改善。产业政策缺乏,没有形成体系。区位、资源等优势没能够充分发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人才短板比较突出。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队伍规模小,层次不高,在结构和层次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一轮产业发展需求。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以及经验丰富的工艺师、软件架构师、产品经理、企业高管等中高端人才严重缺乏。同时人才流失率却较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二)“十三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面临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欧陆和亚太两大经济圈,战略的实施将优化开放的世界经济格局,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有关键性的区位优势,东联内地,西出中亚乃至欧洲。随着沿线国家地区互联互通,也加快了国内大型电子信息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给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电子信息产业放在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以电子信息产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推动了创新成果在各领域的应用,加快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新疆也处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举措。

党和国家对新疆特殊支持政策带来的机遇。党和国家专门

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支持政策,召开第四、第五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援疆工作,“十三五”期间全方位加大对我区的支持力度。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在开展产业转移对接、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将获得国家规划、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上更大的支持。

重大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信息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都需要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基础支撑。新疆已出台《新疆维吾尔新疆推进“互联网+”行动落实方案》、《新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新疆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推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信息消费及智慧城市建设,为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动力。

2.面临的挑战

国内外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国内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外需市场不足趋势明显,我国经济又处于“三期叠加”的时期,整体需求疲软,民间投资热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国内产业分工固化程度较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熟的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完善的配套产业和成熟的产业集群,而新疆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弱,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人才、物流、市场等诸多困难。结果就是发达地区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欠发达地区很难突破这种固化的产业格局。

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区内劳动者素质与产业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南疆地区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企业培训成本较高、用工不稳定的情况仍较为突出。同时,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仍较为匮乏。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仍是将来一段时期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主线,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努力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积极发挥市场需求的引领作用和政府产业政策及试点示范工程的扶持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制造、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市场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合作共赢,协同发展。面向市场需求,着力培育发展就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与民生服务相关性强的电子信息产业。完善产学研用的合作发展机制,促进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推动区域内的产业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坚持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

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种形式,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质量和效益,打造自主品牌。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贯彻执行电子产品能效标准,推进信息技术在生产各环节应用,加速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

扩大开放,安全发展。建立与国内国外的主动对接和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技术、研发优势,提升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实力。联合东部优秀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拓东西南中亚、阿拉伯等国际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夯实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健全标准体系和法规制度,完善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转型与优化升级有序展开,基本实现产业结构合理、配套完善、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强的良好发展局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在多语种软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以及电子专用设备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与产业聚集区。

到“十三五”末,完善电子信息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力度,将新疆建成国家基础电子材料示范基地、全球光伏电子产品重要生产应用基地。依托一带一路的地域优势,将新疆打造为国内重要的劳动密集型电子产品加工基地和电子信息产品向西出口的中转集散地。

2.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持续较快增长。到“十三五”末,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达到500 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煤-电-铝-电子材料”和“煤-电-硅-光伏”两条产业链,努力建成产品种类丰富、技术水平高、产业配套环境好的国家级电子材料基地,将工业硅、多晶硅建成世界一流,晶锭/硅片建成国内领先,逆变器、组件及关键配套材料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努力打造成全球光伏电子产品生产应用基地。建设覆盖西部周边省份、辐射中西亚国家的北斗定位导航国际运营中心,打造西北地区重要北斗产业基地和行业应用示范区。加快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乌鲁木齐云计算产业园的超大数据中心建设,形成具备数百万台服务器运算能力的数据中心集群,形成国家重要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

努力扩大产品和服务向西出口。充分依托新疆地域优势和能源资源优势,以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城市群为核心,扩大信息技术服务向西出口,充分发挥霍尔果斯和喀什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优势,建立电子信息产品组装、加工和集散基地,扩大电子信息产品向西出口,使我区成为我国向西和中巴经济走廊的电子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出口、加工基地。

软件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多语种软件、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的优势和规模继续扩大,电力、石油、化工、物流等大型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能力显著提升,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类收入持续上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娱乐服务等新兴领域快速增长,信息服务收入占软件业务总收入比重达到30%。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多语种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研发中心和多语种服务外包中心基本建成,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语言信息惠民能力。建设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孵化、网络众包、协同创新、投融资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双创”平台,加快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培养数量充足、领域全面、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建立新疆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信息安全产品做大做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安全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夯实。网络安全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多语种网络安全产品开发与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能够满足自治区反恐维稳的基本需要。网络安全产业和技术服务体系得到快速发展,“灾备产业”发展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三、发展重点

依托新疆资源、能源、文化、语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努力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加快丰富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类型,积极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业态,不断提升产业园区服务能力,到十三五末,力争形成产业结构基本合理、配套持续完善、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发展格局。

(一)着力做强特色电子信息产业

完善软硬件环境,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以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企业、知名外包企业为目标,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在新疆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海外销售中心。集中优化配置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通过政策支持和企业重组,培育壮大一批电子信息类企业,鼓励企业以整合业务链、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联合和兼并重组,形成规模大、竞争力强、品牌效应明显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团。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完善配套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及设备、多语种软件与服务外包、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成长。着力实施电子材料强基工程、多语种软件技术创新工程、光伏电子产品提升工程。

1.电子材料产业

重点引导现有“煤—电—铝”产业链向电子材料方向发展,突破稀有金属材料在电子材料的应用,完善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建设新疆铝电子材料产业园,开展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国内外电子材料优势企业、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产业转移,形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开展智能制造试点,提高电子材料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生产和管控能力。努力将新疆建成产品种类丰富、技术水平高、产业配套环境好的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铝电子材料。巩固电子铝箔、电极箔产品优势,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发展超高压电极箔、固态电容器用电极箔产品。加快以高纯氧化铝为代表的先进非金属电子材料的研发和生产,重点完善节能型干法高纯氧化铝制备新工艺,开发不同形态、用途、规格的高纯氧化铝产品,并开拓铝电子材料应用领域。

加快发展半导体材料。打造以蓝宝石晶体为核心的“蓝色产业”。LED 衬底材料实现80 公斤级晶体规模化生产。加快集成电路衬底材料发展。加快6 英寸碳化硅晶体技术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积极引进下游碳化硅加工企业,实现碳化硅晶体本地切片加工。加强高纯度多晶硅材料研发力度,开拓集成电路用晶圆材料市场。

2.多语种特色产业

保持新疆在多语种知识产权软件方面的突出优势,增强研发创新实力,加快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步伐。依托新疆大学多语种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发展维哈柯文等少数民族语言的操作系统、多语种办公与文档处理软件、多语种网络集成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加强与国内优秀软件企业合作,在成熟的中文基础软件和支撑软件基础上开展多语种二次开发和再创新。开发推广面向教育、娱乐、金融、医疗、通信、电力、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大力发展面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农村信息化、城市及社区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提高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依托软件骨干企业,推动物联网、云存储、北斗导航、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网络支付等领域多语种应用软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3.光伏产业

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光伏产品制造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建设新疆光伏产业园,将工业硅、多晶硅建成世界一流,晶锭/硅片建成国内领先,逆变器、组件及关键配套材料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努力把新疆打造成全球光伏电子产品生产应用基地。着力实施光伏电子产品提升工程。

主要产品上规模、上水平。工业硅年产能超过200 万吨,推广25000千伏安以上大型高效矿热炉;多晶硅年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晶锭/硅片年产能达到5吉瓦以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薄膜光伏电池取得突破,实现产能10万千瓦。光伏逆变器、组件年产量达到200 万千瓦以上;电池边框、支架本地供给能力超过70%;石英坩埚、高纯石墨等光伏配套材料实现本地化生产。形成除光伏电池外,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及配套环境。重点提升生产流程智能化水平,建设2-3 家智能工厂,至少培育1家新疆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二)努力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支撑能力

软件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的优势和规模继续扩大,电力、石油、化工、物流等大型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能力显著提升,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类收入持续上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娱乐服务等新兴领域快速增长,信息服务收入占软件业务总收入比重达到30%。着力实施信息技术服务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支撑“互联网+”制造。加强工业行业专用软件(CAD/CAM、PDM、PLM、ERP、DSC、MES等)的推广应用,提高工业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面向石油石化、煤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设备控制、生产调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远程服务等关键环节应用需求,鼓励和支持信息技术服务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异地协同开发、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推广。支持软件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深入合作,搭建关键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协同创新平台,布局发展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计算环境的关键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培育支撑“互联网+”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软件大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创客群体开放创业创新资源,形成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

支撑政府管理和民生服务。围绕现代政府社会治理应用需求,鼓励和支持发展一批政府管理应用软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面向政府服务、社会治理、反恐维稳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开展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领域民生服务类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研发及示范应用,推动基于软件平台的民生服务应用创新。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品交易平台、软件测评中心、软件和动漫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云计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软件和服务外包、信息安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新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服务支撑平台体系。建立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服务平台。在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等有条件的地区和园区部署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信息系统集成综合服务。面向政务、金融、医疗、教育、社保、交通、物流等领域,提供高水平的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重点发展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施、系统运维等服务,提高信息系统集成实施能力,推进新疆信息系统集企业实现从提供单项产品向提供纵向集成一体化转变。

(三)加快丰富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类型

结合本地和周边地区应用实际,大力发展面向安全、农业、能源、化工、纺织、汽车、医药等重点领域的电子产品;打通电子产品向西贸易通道,拓展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市场,将新疆建设成为应用电子产品向西出口的加工、集散地。着力实施电子产品提速工程、软件服务外包扶持工程、信息安全产业基础提升工程。

安全电子产品。重点发展太赫兹安检仪和电子雷管产品。以应用促进产品研发和生产。建设新疆太赫兹安检仪生产基地,以本地市场带动安检仪的研发和成产,提升新疆反恐维稳设备供给能力。建设电子雷管产业基地,实现起爆器、适配器、密码下载器等一系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实现年产5亿枚的能力。发展多门类安全电子产品。支持新疆本地创新能力强的安防企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光纤周界防护产品、光盘摆渡系统、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网络设备等。支持内地主流安防企业在新疆设立生产中心,实现监控、门禁、闸机等设备本地化生产。加强疆内外企业间技术合作,鼓励企业相互参股、交叉持股,鼓励企业在内地设立研发中心。在安全电子产品领域做出精品,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专用传感器。实现在我国温盐深仪(CTD)、投弃式温度剖面测量仪(XBT)等海洋测温专用仪器核心器件的国产化;研制应用于海洋环境温度测量的热液口温度探针、热液区缆式温度链、冷泉区缆式温度链等深海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及探测装置;研发应用于航天领域深低温、耐高温高真空的快速测量温度传感器;开展新一代智能家电用系列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加快军民融合的步伐,开拓国产商用领域温度传感器市场;研制开发应用于生产制造和安全防恐的各类传感器,加强对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础支撑能力。

嵌入式软件。发挥新疆在多语种软件开发上的人才、技术、语言优势,在通信网络、消费电子、家用电器、信息终端、医疗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大力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嵌入式平台软件、网络业务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积极开发各类嵌入式应用系统。引进大型制造企业、嵌入式软件开发企业的研发中心,提高嵌入式软件研发能力,有序承接东部发达地区嵌入式软件开发和应用服务,为走向国际市场的制造企业提供多语种本地化软件产品和服务。

软件服务外包。重点围绕金融、银行、电信、能源等垂直市场需求,发展IT 咨询、IT 服务管理、系统集成、IT 培训、软件外包等信息技术外包,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争取国内企业外向型离岸服务中心落户新疆,开展多语种翻译、呼叫中心外包、数据处理服务外包、信息系统维护外包等基础服务外包。培育新疆本土有发展潜力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直接承接中西南亚、阿拉伯等国金融、制造、能源等企业的多语种服务外包业务,逐步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多语种服务外包业务。支持和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建立产业联盟,走集群化发展道路。

(四)积极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业态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创造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形态,开拓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空间。着力实施云计算引领示范工程、大数据培育示范工程。

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依托云计算综合信息运营平台,积极探索创新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和应用模式。发挥云计算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公有云服务种类,发展面向政务、石油、电力、交通、物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有云服务。促进云计算与大数据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和创新应用,以数据采集、分析、计算、挖掘等大数据技术手段为载体,强化云计算在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的推广应用。引进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开放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能力,构建以数据为核心、以应用为目标、以创新为手段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支持企业基于大数据开展第三方数据分析服务、大数据交易服务,提高数据价值。

基于北斗导航的信息服务。建设覆盖西部周边省份、辐射中西亚国家的北斗定位导航国际运营中心,打造西北地区重要北斗产业基地和行业应用示范区。构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用户需求、具有多种性能要求的位置服务网络,为反恐维稳、应急保障、资源调查监测、生态环境监测、农情监测、物流交通监控调度、灾情预警救援等政府监管及社会公众需求领域提供多种北斗空间地理信息运营服务。

物联网信息服务。支持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相关软件技术和产品研发,在边境安防、公共安全、交通物流、公众服务等领域研发、推广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联网应用软件。推进和拓展物联网运营服务和增值服务业,培育一批物联网专业技术服务企业,探索物联网信息服务新模式。

(五)不断提升产业园区服务能力

加快产业园区基础建设,提升园区基础服务能力,促进产业向集聚化、专业化发展。着力实施产业载体提升工程。

推进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基地建设。加快新疆软件园二期建设步伐,尽快启动重点企业入园自建、合建产业化基地;积极推进昌吉“新疆信息产业园”建设工作,推动电信、金融、航空等领域企业的“呼叫中心”项目率先落地建设。继续加快推进霍尔果斯电子产品出口加工与软件外包基地、喀什电子产品出口加工与软件外包基地建设。加快在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乌鲁木齐云计算产业园的超大数据中心建设,形成具备数百万台服务器运算能力的数据中心集群。

打造三大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园。在现有产业布局基础上建设光伏产业园、铝电子产业园、安全电子产业园。探索园区发展新模式,出台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六)推广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多语种密码产品研发与应用。开发多语种密码和电子认证产品,推进国产密码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物联网中的应用,在能源、教育、公安、社保交通、卫生、金融等领域重要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基于国产密码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安全防护措施,在石油石化、电力、天然气、化工、有色、钢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水利枢纽、铁路、民航、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重点领域实现深度应用。

推动行业、地方、企业标准规范制订。研究制定适合自治区安全形势和要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标准。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大型工业企业和行业制定行业工控安全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测评方法。指导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企业制定网络安全技术、产品、服务的标准和规范。研究制定自治区政务和重要部门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服务的安全标准。

(七)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围绕云计算与大数据、下一代信息网络、优势特色产品等领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统筹利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技术试验验证,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供给。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已有创新资源,探索政产学研用联合的新机制新模式,依托优势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布局建设若干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参与和组建开源社区,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优化整合信息科技资源,建设和提升一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标准规范、计量测试、认证检测、市场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协调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行业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各领域规划之间的衔接,结合新疆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完善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带动形成规模化、集聚化和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紧密跟踪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的态势,及时开展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政策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全国和新疆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和规划框架下,找准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选准新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引导各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配套产业。充分利用新疆和援疆省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专家资源,提高政府对信息产业规划、管理的科学性。

(二)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大对电子新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多语种软件、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及新一代通信设备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选取一些具有核心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综合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重大项目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推进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增长性的技术创新项目的产业化。同时,对于区内重大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三)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

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风险投资基金向物联网、集成电路、多语种软件、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倾斜,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积极鼓励担保机构创新担保业务,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照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扩大在新疆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注重产业合作,追踪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和产业转移动态,完善招商政策和投资软硬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组团招商、部门招商、企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各种形式,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推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新疆考察、投资合作,调整信息技术产业结构,提升有市场潜力等优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比重。

(五)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引进交流机制

发挥新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推动新疆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建立人力资源培养体系。加强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合作,采取定向、委培等形式加快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员分层次、分类型的再培训、再教育,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拓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实现优势互补。

吸引国内外软件技术人员在疆创办电子信息企业,对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创办的电子信息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探索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训模式与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培训力度和培训经费的投入,加快紧缺人员的培养。

(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规范行业秩序,加强对区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监管,防止   恶意竞争,鼓励竞争中的合作,共同开拓区内外市场。鼓励企业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并依法组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特别是在与国内外大公司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投入与长效机制。面向软件服务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纠纷应对机制,应鼓励企业在优势领域和核心产品的申请专利,获得平台或核心技术的使用和销售的权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